咨询热线: 010-56350526 机构合作: 010-56350526

在过去,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往往面临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的困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一种新型免疫疗法——TCR-T细胞疗法——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最新临床数据显示,这种创新治疗方法在晚期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什么是TCR-T细胞疗法?


简单来说,TCR-T疗法和CAR-T疗法同属于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


  • CAR-T:像是给免疫细胞(T细胞)安装了一个“GPS导航头”(嵌合抗原受体),让它能识别并攻击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抗原)。


  • TCR-T:像是给T细胞换了一个“高精度雷达探头”(T细胞受体)。这个探头能识别并攻击细胞内部的特定蛋白质(抗原),这些内部的抗原会通过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呈现在细胞表面。


这对治疗肠癌等实体瘤至关重要,因为很多重要的肿瘤靶标(如NY-ESO-1, MAGE-A等)都在细胞内部,CAR-T难以触及,而TCR-T可以。


基本流程是: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普通的T细胞 → 在实验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能够识别特定肿瘤抗原的TCR基因 → 大量扩增这些改造后的“特种兵”T细胞 → 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 → TCR-T细胞精准定位并杀死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


TCR-T疗法的核心优势:

  1. 高特异性:可识别细胞内抗原(如KRAS G12D突变、HBV抗原),覆盖传统疗法无法触及的靶点。

  2. 持久性:改造后的T细胞可在体内长期存活,持续监控并清除肿瘤细胞。

  3. 个体化:针对患者特异性肿瘤抗原设计,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肠肝转移的病理特征与治疗现状


1. 肠肝转移的常见原发肿瘤与机制

  • 主要原发肿瘤:结直肠癌(占比最高)、胃癌胰腺癌等,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

  • 病理特征:转移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一致,常表现为肝区疼痛、黄疸、肝功能异常及腹部肿块。

2. 现有治疗手段及局限性

  • 手术切除:仅适用于局限性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约30%-50%。

  • 化疗/靶向治疗:如FOLF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但易产生耐药性。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仅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患者有效。


image.png

图:创客贴

TCR-T疗法在肠肝转移中的适用情况


1. 针对KRAS G12D突变的肠肝转移

  • 疗法进展


    • NW-301 TCR-T疗法(新景智源):针对KRAS G12D突变,临床前研究显示对结直肠癌肿瘤生长抑制率超过85%。

    • 案例数据:一项转移性胰腺癌患者(KRAS G12D突变)在接受单次输注162亿个TCR-T细胞后,6个月内肿瘤病灶消失72%。

  • 适用性


    • 突变类型:KRAS G12D是结直肠癌常见突变(约40%患者),传统治疗耐药性强。

    • 临床阶段: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尤其对传统治疗失败的病例。

2. HBV相关肝癌的肠肝转移

  • 疗法突破

    SCG101 TCR-T疗法(星汉德生物):针对HBV抗原,在晚期HBV相关肝癌患者中实现47%肿瘤消退,94%患者HBsAg水平骤降。

    双重效应:同时清除HBV病毒和癌细胞,打破“病毒-肿瘤”恶性循环。

  • 适用性

    抗原表达:肿瘤需高表达HBV表面抗原(HBsAg)。

    HLA匹配:患者需为HLA-A*02阳性。

    转移灶类型:适用于HBV阳性肝癌的肝转移患者。

3. 个性化新抗原TCR-T疗法

  • 研究进展

    NIH团队研究:通过筛选患者特异性新抗原,构建个性化TCR-T细胞,在MSS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实现3/7患者部分缓解,维持时间4-7个月。

  • 适用性

    肿瘤类型:适用于微卫星稳定型(MSS)转移性结直肠癌。

    基因检测: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患者特异性新抗原(如EXOC4突变)。


image.png

图:创客贴

这四类患者可考虑TCR-T疗法


1. 基因突变类型匹配

KRAS G12D突变:约40%的肠癌患者携带此突变,TCR-T可精准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HLA-A*02:01阳性:部分疗法(如SCG142)需患者HLA分型匹配,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

2. 转移灶局限且体力状态良好

适用阶段:适用于术后微小残留病灶或寡转移患者,可降低复发风险。

体力评分:ECOG评分0-1分(能自由活动或轻体力劳动),预计生存期>3个月。

3. 传统治疗耐药或复发

对化疗、靶向药(如西妥昔单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无效的患者,TCR-T可能成为“终局武器”。

4. 排除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活动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暂不适合。

临床潜在风险


TCR-T细胞疗法虽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94%的患者出现短暂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一般在14天内缓解)。其他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等。


幸运的是,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为可控的1-2级,目前未报告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临床试验对于传统疗法无效或疗效较差的患者来说,可能带来新的希望和治疗机会,并能大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试验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TCR-T产品获批上市,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TCR-T产品,如鼎成肽源的DCTY1102注射液、镔铁生物的IX001 TCR-T注射液、香雪制药的TAEST16001等。


CD39KO-TCR-T等新技术可能出现,解决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治疗中的挑战。


个性化新抗原TCR-T细胞治疗代表着另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方法使用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分离出的独特且个性化的新抗原反应性TCR,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目前,全球首个TCR-T细胞疗法Tecelra(Afami-cel)已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滑膜肉瘤。在临床试验中,它实现了39%的患者肿瘤缩小或消失,1年生存率高达90%,24个月生存率达到70%。这意味着晚期癌症患者有了长期生存的可能。


随着技术迭代,TCR-T疗法正突破HLA限制、提升持久性,并探索与其他疗法(如PD-1抑制剂)联用。2025年,中国多款TCR-T产品(如TAEST16001)进入临床,未来有望覆盖更多肠肝转移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具体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