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Sarcoma)是一类起源于间叶组织(如骨骼、肌肉、脂肪、血管、神经等)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1%和儿童恶性肿瘤的15%。
肉瘤可分为两大类:
骨肉瘤:起源于骨骼或软骨组织。
软组织肉瘤:起源于肌肉、脂肪、血管、神经等软组织。
肉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侵袭性强、易转移且治疗难度大,预后通常较差。
一、病因与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性癌症综合征:如Li-Fraumeni综合征(TP53基因突变)、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1基因突变)等。
染色体易位:如滑膜肉瘤中的SYT-SSX融合基因。
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既往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可能在照射区域发生放射相关肉瘤。
化学物质暴露:如氯乙烯、砷等与肝血管肉瘤相关。
慢性炎症或损伤:
慢性淋巴水肿:如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能诱发淋巴管肉瘤。
异物植入:如金属假体周围可能发生肉瘤。
病毒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与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相关。
二、分类
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起源于软骨组织,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骨盆、股骨和肱骨。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于长骨和骨盆。
软组织肉瘤:
脂肪肉瘤(Liposarcoma):起源于脂肪组织,常见于四肢和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起源于平滑肌,常见于子宫、胃肠道和腹膜后。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起源于横纹肌,多发于儿童,常见于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和四肢。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起源于关节周围软组织,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常见于皮肤、乳腺和肝脏。
纤维肉瘤(Fibrosarcoma):起源于纤维组织,常见于四肢和躯干。
三、症状
肉瘤的症状因肿瘤位置和大小而异:
骨肉瘤:
局部疼痛,夜间加重。
肿胀或肿块,可能伴有皮温升高和静脉曲张。
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导致骨折)。
软组织肉瘤:
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
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
腹膜后肉瘤可能引起腹痛、腹胀或肠梗阻。
四、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初步评估骨肉瘤,可见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CT扫描:评估肿瘤范围、骨质破坏和肺部转移。
MRI:评估软组织肉瘤的范围和周围组织浸润。
PET-CT:用于全身分期,检测远处转移。
病理学检查:
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确诊。
免疫组化:用于鉴别肉瘤类型(如CD99用于尤文肉瘤)。
分子检测:如FISH检测染色体易位(如SYT-SSX融合基因)。
血液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LDH(乳酸脱氢酶)可能升高。
五、治疗
肉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手术治疗:
广泛切除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确保阴性切缘。
保肢手术:用于四肢肉瘤,保留肢体功能。
截肢术:用于无法保肢的患者。
放疗:
术前放疗: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术后放疗: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姑息放疗:缓解疼痛和压迫症状。
化疗:
骨肉瘤:常用方案包括多柔比星(Doxorubicin)、顺铂(Cisplatin)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软组织肉瘤:常用方案包括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尤文肉瘤:对化疗高度敏感,常用VAC/IE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
靶向治疗:
帕唑帕尼(Pazopanib):用于晚期软组织肉瘤。
伊马替尼(Imatinib):用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
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用于特定类型肉瘤。
六、预后
肉瘤的预后取决于以下因素:
肿瘤类型和分级:
低级别肉瘤预后较好,高级别肉瘤预后较差。
分期:
早期(局限)患者预后较好,晚期(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手术切除率:
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
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
对治疗敏感的患者预后较好。
七、预防
遗传咨询:
有家族性癌症综合征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避免辐射和化学物质暴露:
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检查和化学物质接触。
早期发现:
对不明原因的肿块或疼痛,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