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6350526 机构合作: 010-56350526

胰腺癌,这个被称为“癌王”的疾病,因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猛,让无数患者陷入绝望。但近年来,一项颠覆性的技术——纳米刀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正为晚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近期,北京周教授团队为一位胰头癌包裹肝总动脉的患者实施了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术后28个月,患者无进展生存,远超传统治疗12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这项技术究竟如何突破“手术禁区”?

为何胰腺癌被称为“癌王”?

胰腺癌是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2万,死亡病例高达11万,5年生存率长期低于10%。


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是胰腺癌被称为“癌王”的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传统放化疗效果有限,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2-14个月


胰腺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位置,使其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它不仅易早期侵犯周围血管和神经,还常形成致密纤维化间质,限制药物渗透和免疫细胞浸润。

image.png

图:创客贴


胰腺癌的“致命弱点”:为何传统治疗束手无策?

胰腺癌的凶险,源于其“三高”特性:

  1. 发现即晚期:70%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肿瘤常侵犯血管、神经,甚至包裹肠系膜上动脉等“生命通道”。

  2. 化疗耐药性强:传统化疗药物有效率不足30%,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0-25个月。

  3. 手术风险极高:即使能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超50%,5年生存率不足10%。

“胰腺癌就像一棵扎根在血管神经丛中的‘毒树’,传统手术如同砍树却可能伤及根系,而纳米刀则是精准切断‘毒根’的利器。”周教授如此比喻。

纳米刀:用电流“击穿”肿瘤,不伤血管神经

  • 技术原理:非热消融,精准“电穿孔”

纳米刀通过释放3000V高压电脉冲,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不可逆孔道,导致细胞凋亡。与传统射频、微波消融不同,它不依赖高温或低温,因此:

保护关键结构:血管、神经、胰管等重要组织“安然无恙”,避免术后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

突破“禁区”:即使肿瘤紧邻大血管或胆管,也能精准消融,为局部晚期患者提供手术机会。


图片

图:创客贴

哪些患者适合纳米刀?

适应症
  • 局部晚期胰腺癌(无法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

  • 肿瘤直径≤5cm;

  • 预计生存期>3个月,KPS评分≥50。

禁忌症

  • 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植入者;

  • 凝血功能障碍;

  • 胆道梗阻未解除者。

纳米刀手术操作流程

纳米刀手术是一项精密操作,需要多个步骤配合:

  • 术前规划:通过增强CT、MRI或超声等影像技术,精准确定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医生据此规划电极针的放置位置、数量和间距。

  • 术中操作:在全身麻醉和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在影像实时引导下将电极针精准置入肿瘤区域。释放电脉冲时必须与心电图同步,在心脏“休息”期(绝对不应期)瞬间完成,以避免干扰心脏。

  • 术后处理:术后拔除电极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并发症情况。患者通常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

术后恢复:快速、安全、少痛苦

  • 疼痛管理:术后局部疼痛轻微,通过常规止痛药即可缓解;

  • 并发症风险低:水肿、炎症发生率不足5%,且多在1-2周内消退;

  • 联合治疗:术后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如溶瘤病毒Pelareorep),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正如周教授所言:"纳米刀的出现,让肿瘤治疗从单纯的器官切除转向功能保全。"当医学进步突破"手术禁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疗方式的革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深刻诠释——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人类正以更智慧的方式,与疾病达成新的和解。


随着技术演进,纳米刀的应用边界正在扩展。除了胰腺癌,其在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领域已展现出独特优势。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项技术有望革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涉及精细管道的疾病治疗,通过无创消除异位内膜组织,保护输尿管、肠管等关键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具体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