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包括卵巢上皮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等。其中,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卵巢癌的70%,恶性程度也相对较高。

一、流行病学特点

  1. 年龄分布:卵巢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60~69岁。但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2. 遗传因素: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在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达54%和23%,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此外,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3. 内分泌因素:长期持续的排卵会增加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从而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雌激素和雄激素对卵巢上皮细胞有刺激作用,如初潮早、绝经晚、不孕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等,可能使卵巢上皮细胞持续受到激素刺激,增加癌变风险。
  4. 环境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如滑石粉、石棉等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此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二、病理类型

卵巢癌病理类型繁多,根据组织学来源分为:

  1. 上皮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
  2. 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恶性畸胎瘤、非妊娠性绒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
  3. 性索间质肿瘤:如混合型性索间质肿瘤。
  4. 转移性肿瘤:即继发于胃肠道、生殖道、乳腺等部位的原发性癌转移至卵巢形成的肿瘤,例如库肯伯格瘤。

三、临床症状

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腹部包块:由恶性肿瘤引起,腹部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物。
  2. 消化道症状:如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
  3. 体重下降:晚期患者可能会有体重突然下降、消瘦等症状。
  4. 腹痛:卵巢包膜破裂时,可能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按压腹部有压痛。
  5. 排尿异常:肿瘤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
  6. 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四、诊断方法

卵巢癌的诊断方法包括:

  1. 临床病史询问:了解病人是否出现体重下降、不规则阴道流血、贫血、心慌、下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2. 妇科检查:了解盆腔是否有包块、包块与周围组织是否分得清楚、包块是否有明显压痛等。
  3. B型超声检查:了解盆腔内是否有回声不均的包块、边界是否清楚、局部是否有比较旺盛的血管分布等。
  4. CT或MRI检查:更清楚地了解盆腔内的情况,对于卵巢癌症做出初步诊断。
  5. 肿瘤标志物化验:抽血做妇科肿瘤标志物的化验检查,主要了解癌胚抗原是否出现异常升高。
  6. 病理检查:卵巢癌的最后诊断需要做病理检查,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证明是癌症或良性肿瘤。

五、治疗方法

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手术治疗:是治疗卵巢癌的首选疗法,能够清除癌肿,降低肿瘤转移率,控制病情进展。可根据病情选择全面分期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
  2. 化学药物治疗:选择适合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肿瘤扩散,改善不适表现。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适用于上皮性卵巢癌。
  3. 靶向治疗:作为卵巢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使用靶向药物及时处理能够稳定病情,提高病发期间的生活质量。常用的靶向药物有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
  4. 放射疗法:在手术切除不彻底时,配合放射治疗,主要采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照射,及时处理控制肿瘤不断扩散。

六、预后与预防

卵巢癌的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且近几十年来无明显提升。预防卵巢癌的方法包括:

  1.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脂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
  2.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