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Brain Tumor)是指发生在颅内组织的异常增殖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脑瘤(起源于脑组织)和转移性脑瘤(由其他部位癌症转移至脑)。脑瘤可以是良性(非癌性)或恶性(癌性),其症状、治疗和预后因肿瘤类型、位置和生长速度而异。
一、脑瘤的分类
根据起源分类
根据性质分类
- 良性脑瘤: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一般不会转移至其他部位。
- 恶性脑瘤:生长迅速,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有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根据位置分类
- 大脑半球肿瘤:位于大脑半球的肿瘤,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广泛影响。
- 小脑肿瘤:位于小脑的肿瘤,可能导致平衡和协调问题。
- 脑干肿瘤:位于脑干的肿瘤,由于脑干是生命中枢,因此可能对生命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 垂体瘤:位于垂体的肿瘤,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
二、脑瘤的症状
脑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这是由于肿瘤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所致。
- 颅神经受损症状:视野缺损、运动性失语、眼睑下垂、面部感觉障碍等。这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颅神经所致。
- 精神异常: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累及到颞叶等与精神活动相关的脑区所致。
- 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单侧或偏侧肢体无力、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这是由于肿瘤影响运动或感觉神经通路所致。
- 癫痫发作:脑瘤病人的癫痫发病率较高,可表现为单纯发作,也可出现强直痉挛发作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三、脑瘤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MRI:是脑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关系。
CT扫描:用于急诊评估或无法进行MRI的患者。
PET-CT:用于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和鉴别复发。
2、病理学检查:
活检:通过手术或立体定向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确诊。
分子分型:如IDH突变、1p/19q共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3、其他检查:
脑电图(EEG):用于评估癫痫活动。
腰椎穿刺: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或标志物(如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四、脑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通过开颅手术、姑息性手术等方式切除肿瘤。手术治疗是脑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良性脑瘤和部分恶性脑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切除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减少颅内压和神经功能损伤。
活检术:用于深部或功能区肿瘤,获取病理诊断。
2、放疗:利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以起到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恶性脑瘤和手术后残留病灶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如伽马刀,用于小肿瘤或术后残留。
全脑放疗(WBRT):用于多发性转移性脑瘤。
3、化疗:利用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化疗可以控制肿瘤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恶性脑瘤的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后辅助治疗。
PCV方案: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或肿瘤血管上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或阻断肿瘤血供的一种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优点,对于部分恶性脑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抗VEGF单抗,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依维莫司(Everolimus):用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室管膜瘤。
5、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或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从而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用于特定类型脑瘤。
6、支持治疗:
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用于控制癫痫发作。
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用于减轻脑水肿。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改善神经功能。
术后放疗:用于高级别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减少复发风险。
五、脑瘤的预防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脑瘤,但以下措施可以降低脑瘤的发病率: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远离有害物质:尽量减少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电磁辐射和其他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的物质。戒烟也是预防脑瘤的重要措施之一。
- 坚持锻炼:每日适度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
- 保持积极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心态也是预防脑瘤的重要方面。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神经系统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脑瘤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