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6350526 机构合作: 010-56350526

2025年9月2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牵头、全球数千名科研人员参与的里程碑式研究。

该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3数据库,系统分析了1990年至2023年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7种癌症类型数据,并首次对2050年全球癌症负担做出精准预测: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激增至3050万例,死亡人数攀升至1860万例,较2023年分别增长60.7%和74.5%。这一数据敲响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警钟。

癌症负担的“双重暴击”:老龄化与风险因素叠加

研究揭示,2023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已达1850万例,死亡人数突破1040万例,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其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位列发病率前三,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则占据死亡率榜首。

更严峻的是,全球约41.7%的癌症死亡(433万例)可归因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肥胖等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吸烟仍是头号“杀手”。

IHME团队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是癌症负担激增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全球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群癌症发病率呈指数级上升。

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2023年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老龄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因素叠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图片
低收入国家:被忽视的“癌症重灾区”

研究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承受癌症负担的“双重打击”。预计到2050年,这些国家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90.6%,远高于高收入国家的42.8%。

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由于医疗资源匮乏、癌症早期筛查覆盖率不足,患者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IHME专家Emmanuela Gakidou教授警告:“癌症正在从‘富贵病’转变为‘全球性危机’。低收入国家缺乏基本的放疗设备和靶向药物,许多患者因无法获得及时治疗而死亡,这种差距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弥补。”


风险因素与癌症死亡的关联强度

研究首次量化了风险因素与癌症死亡的关联强度。例如:

  • 吸烟:与16种癌症强相关,包括肺癌、咽癌、喉癌等,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超200万例;


  • 肥胖: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上升密切相关。IHME另一项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超半数成人(38亿)将超重或肥胖,进一步推高癌症发病率;


  • 不健康饮食:高盐、高糖、低纤维饮食与胃癌、结直肠癌风险显著相关。中国南方地区因腌制食品消费量大,胃癌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

IHME团队开发的“举证责任风险函数”(BPRF)模型显示,通过控制吸烟、推广健康饮食、加强疫苗接种(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全球每年可避免至少200万例癌症死亡

图片

图/创客贴

不同类型癌症的负担与趋势

乳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其负担预计将进一步加重。世卫组织警告,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预计将增长38%,每年因该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增加68%。

这意味着,如果不加干预,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将达到320万例,相关死亡病例将高达110万例。

肝癌负担也不容忽视。《柳叶刀》委员会关于肝细胞癌(HCC)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肝癌病例总数估计将达到152万,肝癌相关死亡人数将增加到137万。 仅中国就会占到全球肝癌发病率的42.4%

肺癌既是发病率排名第二的癌症,又是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其防治工作尤为关键。 肺癌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普通人的 “防癌处方”:从今天起做好 4 件事

戒烟刻不容缓:无论年龄,戒烟后肺癌风险每年下降 3%-5%,二手烟暴露者需主动规避;

运动精准施策:推荐 “75 分钟中等强度 + 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 + 2 次力量训练” 的黄金组合,初学者可从每日快走 30 分钟起步;

饮食 “抗炎组合”:果蔬占餐盘 2/3,优先选择蓝莓、猕猴桃等浆果类,限制加工肉与酒精;

主动筛查防癌:40 岁以上每年做肺癌低剂量 CT,女性加做乳腺超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根治。

癌症不是不可战胜的“绝症”,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从个人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到国家完善医疗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再到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每一层行动都在为人类健康筑牢防线。正如IHME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所写:“2050年的癌症地图,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医学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