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4月8日,日本再生医学领域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大阪大学旗下的初创企业“Cuorips”正式宣布,已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一款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心肌薄片再生医疗产品的上市申请。若获批,这将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iPS细胞疗法,标志着细胞治疗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临床应用的重大跨越。


全球首创:让心脏“打补丁”成为可能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全球患者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重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0%。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心脏移植)受限于疗效局限和供体短缺,患者迫切需要创新疗法。

“Cuorips”公司依托大阪大学山中伸弥教授团队的iPS细胞技术,开发出一种厚度仅0.1毫米的“心肌细胞片”。这项疗法的核心,是将他人的iPS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制成厚度仅0.1毫米(约等于头发丝的1/10)的薄片,移植到患者心脏表面。

该产品通过以下流程实现:

  1. iPS细胞定向分化:将患者来源或通用型iPS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2. 三维培养与结构化:利用生物工程支架技术,将细胞排列成具有生理功能的心肌组织;

  3. 薄片化处理:将培养物切割为超薄片状,便于微创手术植入。

“这些细胞片就像给心脏打补丁,”Cuorips技术主管泽芳树教授解释,“它们能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同时与宿主心肌同步收缩,增强心脏泵血能力。
与传统干细胞注射不同,心肌薄片采用“生物胶水”固定,无需开胸,仅需肋间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创伤极小。

image.png

8年临床验证:从濒危到重生

2020年完成首例人体移植,对象为60岁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术后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未出现免疫排斥。

2023年:扩展至8例患者(大阪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联合实施),其中:

  • 72岁男性患者:心脏收缩率从17%跃升至38%,术后半年可骑自行车锻炼;

  • 65岁女性患者:术前因心力衰竭无法平躺入睡,术后3个月回归正常工作。

    所有参与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或肿瘤等严重副作用,移植细胞与自身心肌融合率达95%以上。
    “最震撼的是细胞片的生理节律,”泽教授团队观察发现,“即使脱离培养环境,这些心肌薄片仍能以每分钟60次的稳定节律跳动,与患者心脏完全同步。”


技术突破:破解三大难题

相比早期干细胞疗法,Cuorips的技术突破体现在:

  1. 免疫兼容性:通过基因编辑筛选低免疫原性供体细胞,减少排斥反应;

  2. 结构稳定性:超薄设计避免细胞团块形成,移植后存活率提升40%;

  3. 规模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细胞培养体系,单批次可生产供50人使用的细胞片。
    “我们甚至能让细胞片在运输途中保持活性,”Cuorips生产负责人透露,“从实验室到手术台,全程冷链控制在4℃即可。”


产业变革:再生医学的“日本速度”

此次申请获批后,日本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iPS细胞产品商业化的国家。富士胶片集团早于2021年便投资1亿日元支持Cuorips,其细胞制造基地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人份。
“这不仅是医学突破,更是经济新引擎,”日本再生医疗学会理事长指出,“若成功上市,相关产业链规模或超5000亿日元(约合250亿元人民币)。”
对照德国同期开发的“工程化心肌贴片”,Cuorips疗法在成本(单次治疗约800万日元 vs 1.2亿日元)和供体匹配度上具备显著优势。

image.png

未来展望:从“救命”到“养心”

若顺利通过审查,该疗法最早将于2026年应用于临床。泽教授团队已启动两项扩展研究:

  • 青少年心肌病:探索对遗传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

  • 老龄化心脏保健:针对无症状心肌衰退人群开发预防性贴片。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心脏像汽车换零件一样维修,”泽教授在大阪世博会展示跳动的心肌片时表示,“当80岁的心脏贴上20岁的细胞片,衰老或许不再是生命的终点。”

“Cuorips”的这一步,不仅是日本再生医学的胜利,更是人类对抗终末期疾病的集体宣言。当0.1毫米的心肌薄片贴合于患者心脏时,它承载的不仅是科技的力量,更是对生命尊严的终极捍卫。正如山中伸弥教授所言:“iPS细胞的意义,在于让每个细胞都成为生命的‘重启键’。”这场始于2006年的细胞重编程革命,或许正在书写医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点赞(1)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