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什么是骨与软组织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一组起源于骨或软组织等结缔组织的肿瘤,全身各部位及器官均可发病,以四肢、腹膜后或腹腔、躯干及头颈部最为常见。

按照 2020 年发布的第五版WHO 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可将其分为四大类:软组织肿瘤、骨肿瘤、骨与软组织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和骨与软组织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图片



什么是“肉瘤”什么是“癌”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软组织肉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间叶组织:是指在动物和人体中连接和支持器官和组织的结缔组织。)

成人近45%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下肢,15%发生于上肢,10%发生于头颈部,其余几乎都发生于腹部和胸壁。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发病特点有什么?
骨与软组织肿瘤有发病率低的特点。骨与软组织约占全身体重75%。骨与软组织肿瘤占成人新生肿瘤的1%,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占15%。软组织肿瘤发病率:良性为3000/百万,恶性为30/百万,良性与恶性的发病比例为10:1,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之比约为2:1。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及病理亚型有关。

● 原发性骨肿瘤:表现为肢体进行性疼痛,可有夜间痛、活动受限甚至病理性骨折。

● 软组织肿瘤: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及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全身症状少见,后期可以出现发热、恶病质及转移部位相应症状如胸腔积液、腹水、梗阻等。


骨与软组织瘤的危险因素有什么?
●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和染色体突变,例如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1 型神经纤维瘤病、 Li-Fraumeni综合症。
● 癌症放射治疗:癌症放射治疗会增加患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风险。
● 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阻塞或受损时发生的淋巴液积聚引起的肿胀,会增加患血管肉瘤的风险。

● 化学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例如砷和某些用于制造塑料(氯乙烯单体)的原料、除草剂(苯氧乙酸)和木材防腐剂(氯酚),会增加患肝脏肉瘤的风险。



如何诊断骨与软组织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尤其强调“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缺一不可。

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及病理亚型有关。

● 原发性骨肿瘤:表现为肢体进行性疼痛,可有夜间痛、活动受限甚至病理性骨折。

● 软组织肿瘤: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及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全身症状少见,后期可以出现发热、恶病质及转移部位相应症状如胸腔积液、腹水、梗阻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X线、局部磁共振成像(MRI)和/或增强 CT扫描、超声、骨扫描等检查。经济宽裕者可考虑应用 PET/CT对肿瘤进行辅助分期及疗效评估。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ALP)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等,其中ALP 及LDH升高与骨肉瘤和尤因肉瘤预后不良相关。



骨与软组织瘤如何治疗?

手术是骨与软组织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是局限期患者获得根治的主要途径。

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主要取决于肿瘤复发的风险和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肿瘤转移风险越高对化疗越敏感,术后化疗的意义越明确,如非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尤因肉瘤、骨肉瘤等。同理,术后局部复发风险越高、对放疗越敏感,术后放疗的地位也越重要。术后放化疗的目的是降低复发率。

对于多发转移患者,系统治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需要根据肿瘤病理亚型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术、放疗、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则在缓解疼痛、减轻压迫症状时予以考虑。

参考资料:《2023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