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主要有食管鳞癌和腺癌两大类。食管鳞癌是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食管腺癌则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巴雷特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 亚硝胺类化合物:长期食用腌制类食物(如酸菜)、变质发霉的食物等,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易诱发食管癌。
- 不良饮食习惯:刺激性饮食、过烫、过快进食、咀嚼槟榔或烟丝等习惯,可能造成对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上皮增生,进而形成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 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族性聚集现象。有直系家属患食管癌或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其食管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 营养物质缺乏: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维生素A、B2和C等营养物质的缺乏,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 病毒感染:一些研究发现食管上皮增生与乳头状病毒感染有关,而食管上皮增生则与食管癌有一定关系。
三、临床表现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大致可分为早期症状和进展期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这些症状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情绪波动时发生。
进展期症状:
-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进展期食管癌最常见的表现,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呈现为短时间内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先是对干硬食物困难,然后是半流质,最终连流质食物也难以咽下,伴有进食后呕吐。
- 吞咽疼痛:在吞咽困难的同时,可能伴随咽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的烧灼痛、刺痛或钝痛。
- 食物反流:可早期出现,但更常见于吞咽困难明显时。由于食管癌引起的病理性唾液和食管黏液分泌增多,受食管梗阻所限而滞留于食管内,刺激食管发生逆蠕动而导致呕吐。
- 胸背疼痛:表现为胸骨后、背部的持续性隐痛、钝痛、烧灼痛或沉重不适感。
- 消瘦或体重下降:由于食管癌直接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和肿瘤消耗,患者体重减轻严重。
- 其他症状:包括呕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脱水、黄疸等,这些症状与肿瘤的不同影响有关,如肿瘤坏死、溃疡破坏血管、外侵等。
四、诊断方法
食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方法: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通过口服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食管的形态、轮廓和蠕动情况。该检查对于食管较大病变的显示较为清晰,但对于早期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方法。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色泽、血管纹理等情况。对于可疑病变部位,可以进行活检,即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 胸部CT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癌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判断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壁各层结构以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有无周围组织侵犯。
-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在食管癌患者中可能会升高。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非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突变、扩增或缺失等情况,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方法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 药物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 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主要是切除食管、胃的肿瘤,清扫淋巴结,重建食管,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 放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在做手术之前进行放疗,放疗可以清除和缩小肿瘤,有助于手术切除,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 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一般是将放疗和化疗结合进行治疗。化疗通过化学药物杀死全身的癌细胞,从而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减少复发。
六、预防
针对食管癌的病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改善饮食习惯:不宜过度食用腌制、烧烤类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烫、粗糙、刺激性食物,以及霉变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的食用,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发展为食管癌的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霉菌性食道炎等。
- 避免烟酒: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