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自1962年首例HAIC(肝动脉化学栓塞)报道以来,全球对其临床价值的报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日本尤其广泛使用HAIC治疗肝癌,尤其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系统治疗中约有71.4%采用HAIC方案。本文旨在综述HAIC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参考,共同推动肝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在1995年的一项HAIC研究中,顺铂(DDP)与FU联合化疗的方案在1年生存率方面取得了61.1%的有效结果。而在2000年之后,日本开始使用5-FU联合干扰素(IFN)的方案,虽然更加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导致近年来被5-FU联合DDP方案所取代。 2013年,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化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被证实为有效,并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介入专家将改良后的FOLFOX方案使用于肝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根据2019年的《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HAIC是治疗合并有血管侵犯的Ⅲa期患者的有效选择方案。2020年版的《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将HAIC治疗用于单个肿瘤大于7cm且拒绝或不适合外科切除的IIb-IIIa期患者,或将其与系统治疗联合使用于IIIa期患者。这表明,HAIC治疗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日益凸显。 图.创客贴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动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肿瘤组织,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全身化疗,肝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高的药物浓度、更精确的靶向性以及更少的副作用。 图.创客贴 肝动脉灌注化疗能够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肝脏的肿瘤组织中,避免了全身的副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由于药物浓度高,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缓解率,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控制的肿瘤,肝动脉灌注化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与全身化疗相比,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副作用较小,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患者更容易耐受,有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肝动脉灌注化疗不仅适用于肝癌,还可以用于其他肝脏肿瘤如肝血管瘤、肝肉瘤等。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以作为术前预处理,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手术成功率。 对于一些手术后复发的肿瘤,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概率。 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符合HAIC的适应症。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任何可能影响治疗的潜在疾病或药物。 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经皮肝动脉插管的方式,将导管直接插入到肿瘤的供血血管中。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如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该技术采用管头固定技术和肝内外血流再分布术,具有创伤小、导管移位率低、实现全肝灌注等优点。 医生将适量的化疗药物注入肝动脉,药物浓度较高,能够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不同药物一般需用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注入靶动脉,注射药物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使用的FOLFOX方案。 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症状。同时,医生会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肿瘤变化。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疗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不良反应。 灌注过程中应注意水化,维持尿量大于2000ml/d。 灌注结束后,需用粘性绷带加压包扎,并在下肢制动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体位护理:卧床3天,保持右髋关节伸直,禁屈曲。注意翻身,床上活动,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 。 不能用力咳嗽、排便以及打喷嚏,以免腹压突然升高而造成穿刺点出血。一旦发现穿刺侧下肢皮肤苍白、感觉迟钝和湿冷,还需立即告诉医生。 做好心理护理,发热与腹痛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并动态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尿量变化。 对于HAIC相关不良反应,对1-2级AEs,对症治疗,不调整剂量;对于3级或4级AEs,应适当停止灌注,积极对症治疗。在下一疗程中的化疗药物剂量应根据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必要时及时停止HAIC治疗。 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时做好心电监护。 总之,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让肝癌不再是绝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相信HAIC将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福音,助力他们病魔,重获新生。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了解肝动脉灌注化疗,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记得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Zheng, Kanglian., Zhu, Xu., Fu, Shijie., Cao, Guang., & Li, Wen-Qing.. (2022). Sorafenib Plus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versus Sorafenib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aj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A Randomized Trial. Radiology, 303(2), 455-464. [2]Iwamoto, Hideki., Iwamoto, Hideki., Shimose, Shigeo., Shirono, Tomotake., & Niizeki, Takashi.. (2023).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era of chemo-diversity. 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 [3]Wei, Zhanqi., Wei, Zhanqi., Wang, Yajing., Wang, Yajing., & Wu, Boyang.. (2023).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plus lenvatinib with or without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 inhibitors for advanced cholangiocarcinoma.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4]Zhang, Weihao., Zhang, Weihao., Zhang, Weihao., Zhang, Kai., & Zhang, Kai.. (2023).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PD-1/PD-L1 immunotherapy and 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al world stud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