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6350526 机构合作: 010-56350526

当28岁的林女士在孕24周产检时被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她的世界瞬间崩塌。这位原本期待新生命的准妈妈,不得不在保住胎儿与接受抗癌治疗之间做出抉择。而更让她困惑的是,医生提到的CAR-T细胞疗法——这种被视为“抗癌神药”的新技术,能否成为她与孩子的双重救赎?

癌症与妊娠:治疗窗口如何抉择?
PART 01





林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3000例妊娠期癌症病例中,血液系统肿瘤占比达15%,其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最高。妊娠期癌症的治疗需同时考虑母体生存率与胎儿发育风险,这要求医生在“治疗时限”与“妊娠阶段”之间寻找平衡点。

1. 孕早期(≤12周):终止妊娠是主流选择
此时胎儿器官尚未形成,癌症治疗可能引发流产或胎儿畸形。例如,早期乳腺癌患者若接受化疗,胎儿心脏畸形风险将增加3倍。

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孕早期确诊癌症的患者中,82%选择终止妊娠以优先接受手术或放化疗。

2. 孕中期(13-27周):多学科协作下的“时间博弈”
林女士所处的孕中期成为治疗关键期。此时胎儿肺泡发育基本完成,若癌症进展缓慢(如低级别淋巴瘤),医生可能建议延迟治疗至胎儿成熟。

但若为高度侵袭性肿瘤(如伯基特淋巴瘤),则需在孕20周后启动化疗——此时胎盘屏障形成,可降低药物致畸风险。

3. 孕晚期(≥28周):诱导分娩与即时治疗的矛盾
当林女士确诊时,胎儿已具备宫外生存能力。此时医生面临两难:立即启动化疗可能因药物透过胎盘影响胎儿,但延迟治疗又可能导致母体病情恶化。

最终,多学科团队决定先通过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随后在孕34周实施剖宫产,术后立即为林女士进行CAR-T治疗。

CAR-T疗法:抗癌利器还是胎儿“隐形杀手”?
PART 02





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患者T细胞,使其精准识别并杀灭癌细胞。2023年FDA批准的Yescarta疗法,让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2%提升至45%。但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其安全性仍存在三大争议:

1. CAR-T细胞能否穿透胎盘?
2025年《自然·医学》报道的全球首例病例给出了答案:一位DLBCL患者在CAR-T治疗5年后自然妊娠,分娩时母婴血液检测显示,母亲外周血中CAR-T细胞拷贝数为205.3/μg,而新生儿血液中未检测到CAR-T细胞。这表明胎盘屏障可有效阻隔CAR-T细胞,但母乳中检测到的30.19拷贝/μg CAR-T细胞,仍提示需暂停母乳喂养以降低婴儿胃肠道暴露风险。

2. 细胞因子风暴(CRS)的胎儿影响
CAR-T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CRS,表现为高热、低血压及多器官衰竭。2024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发现,孕中期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中,12%出现早产,但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这提示CRS可能通过母体炎症反应间接影响胎儿,但直接致畸风险较低。

3. 长期免疫抑制的生育隐患
CAR-T治疗后B细胞耗竭可能导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增加感染风险。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数据显示,接受CAR-T治疗的育龄女性中,63%在治疗后1年内恢复月经,但自然受孕率仅28%。这提示CAR-T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建议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卵子冷冻。

image.png

图/创客贴

林女士的生死博弈:从绝境到希望
PART 03





在剖宫产术后第7天,林女士接受了CAR-T细胞回输。治疗第3天,她出现40℃高热与低血压,被诊断为3级CRS。

医疗团队立即给予托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48小时内控制住炎症反应。治疗第15天,PET-CT显示肿瘤完全代谢缓解。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生儿随访显示,其免疫球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均正常,未出现CAR-T相关神经毒性。

给准妈妈的生存指南:科学决策的三大原则
PART 04





1. 优先选择多学科诊疗(MDT)
妊娠期癌症治疗需整合产科、肿瘤科、新生儿科专家。例如,宫颈癌患者若在孕晚期确诊IA1期,可延迟治疗至产后;但若为IB2期以上,则需在孕24周后启动顺铂化疗,同时用铅板屏蔽胎儿进行放疗。

2. 精准评估治疗窗口

  • 化疗:孕中期后可使用蒽环类、紫杉醇类药物,但需避免甲氨蝶呤(致畸风险高);

  • 放疗:孕早期绝对禁忌,孕中期后需用铅屏蔽保护胎儿,单次剂量≤0.5Gy;

  • 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在孕中期后相对安全,但需监测新生儿B细胞耗竭;

3. 重视生育力保护

  • 化疗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降低卵巢早衰风险;

  • 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淋巴瘤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达37%;

  • CAR-T治疗前建议进行生育力评估,年轻患者可考虑卵子/胚胎冷冻;



林女士的故事折射出当代医学的伦理困境:当技术突破赋予我们“战胜死亡”的能力时,如何平衡个体生存权与后代健康权?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妊娠期癌症治疗指南》强调,决策需遵循“母体生命优先”原则,同时通过产前诊断、胎儿监测等技术最大限度保护新生儿。

对于像林女士这样的准妈妈,CAR-T疗法不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而是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时光机器”。它让我们看到,在癌症与妊娠的博弈中,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可以共同书写奇迹。




健康提示:本文仅为医学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