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也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60.4万新发病例和34.2万死亡病例。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2022年新发病例约15.1万例,死亡病例5.6万例。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宫颈癌患者在综合治疗下,5年生存率超过90%。本文将为您介绍宫颈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 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IA到IIA期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和是否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手术方式有所不同: • 宫颈锥切术:适用于IA1期且淋巴脉管间隙无浸润的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女性。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适用于IA2到IB1期及部分IB2期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IA2到IB2期及IIA1期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可以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在IVA期,严格筛选的病例可能适合盆腔廓清术,但通常预后较差。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切除肿瘤,对于早期患者,治愈率较高。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且对于晚期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适用于各个分期的患者,尤其是晚期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放疗包括远距离体外照射和近距离腔内照射: • 远距离体外照射:主要针对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蔓延及淋巴转移区域。 • 近距离腔内照射:主要照射宫颈癌的原发病灶区域。 放疗的优点是无创,能够精确地照射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但放疗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疲劳、皮肤反应、肠道反应等。 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主要作为辅助手段,尤其适用于局部晚期(IB3和IIA2期)和晚期(IIB期~IVA期)患者,常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化疗药物以顺铂为基础,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化疗的主要应用情况包括: • 同步放化疗:在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能够增强放疗的效果,提高治愈率。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IB3期和IIA2期),同步放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 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姑息化疗: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疗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药物和支持治疗得到缓解。 疫治疗是近年来宫颈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2024年,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QL1706)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的方案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客观缓解率达到81.0%,疾病控制率达到9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1个月。 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是第一个获批用于晚期宫颈癌的PD-1免疫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卡度尼利单抗作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免疫双抗,也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的优点是能够长期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可能会引发一些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皮疹、肝功能异常等。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手段,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目前,贝伐单抗是第一个获批用于宫颈癌的靶向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2024年,其他靶向药物如Tisotumab Vedotin(TV)在一项全球III期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与化疗相比,TV组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0%,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此外,戈沙妥珠单抗(SG)和维迪西妥单抗也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靶向治疗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但费用较高,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宫颈癌的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早期患者,可能会优先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而对于晚期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则可能更多地依赖放疗和化疗。 预防和早期筛查是战胜宫颈癌的关键。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建议9-14岁的女孩和男孩接种。 此外,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成宫颈癌。 宫颈癌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措施,许多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重视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远离宫颈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