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


01
传统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除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外的大部分患者。全面的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等,以准确评估病情并尽可能切除肿瘤。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

2 放射治疗

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常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体外放疗主要针对原发肿瘤和盆腔内转移实体肿瘤部位,包括髂总、髂外、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引流区等。近距离放疗则主要针对子宫、阴道等部位。


对于不同分期和风险的患者,放疗的具体方案有所不同。例如,ⅠA期(G1-2)无高危因素者可随诊观察,有高危因素者可考虑腔内治疗;而Ⅲ期患者则推荐化疗±体外放疗±腔内放疗。

3 化学治疗

化疗通常用于晚期、复发性或高危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卡铂+紫杉醇(首选)、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HER-2阳性浆液性腺癌)等。对于无法耐受联合化疗的患者,可选择单药化疗,如顺铂、卡铂等。

4 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主要用于分化较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尤其是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早期患者及晚期、复发性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大剂量高效孕激素、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治疗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约25%~30%。

图片



02
新兴治疗方法

1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治疗的重大突破。2024年,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KEYNOTE-B21研究:探讨了术后辅助化疗与放疗结合帕博利珠单抗对高复发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具有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无病生存(DFS),而对功能完整的错配修复(pMMR)人群则未见显著收益。


RUBY-PART2研究:利用多塔利单抗联合尼拉帕利的维持治疗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DUO-E研究:评估了化疗联合德瓦鲁单抗及奥拉帕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其在改善复发风险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具有潜力。


LEAP-001研究:对比了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效果,结果显示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免疫联合化疗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不良反应谱。


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也开始崭露头角。2024年,多个ADC药物的研究成果陆续发布,如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达到57.5%,其他ADC药物如sac-TMT也在复发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数据。

2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抗HER2疗法,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德曲妥珠单抗(T-DXd),在HER2过度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现出色。DESTINY-PanTumor02试验中,T-DXd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缓解率(ORR)高达57.5%,中位PFS超过11个月。


此外,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方案也被推荐用于治疗既往接受系统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3 其他靶向研究

2023年10月,美国研究团队发现PELP1靶向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潜力。小分子PELP1抑制剂SMIP34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强调有计划的、合理的综合治疗,并重视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病理诊断、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全身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评估。例如,对于Ⅰ期患者,术后是否需要放疗或化疗需根据高危因素评估;而对于Ⅲ-Ⅳ期患者,治疗需个体化,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正在不断进步,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推进,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相关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文章配图与封面均来自创客贴(企业商用)

【参考文献】

[1]Crosbie, Emma J., Kitson, Sarah J., McAlpine, Jessica N., Mukhopadhyay, Asima.,  & Powell, Melanie E.. (2022). Endometrial cancer. Lancet (London, England), 399(10333), 1412-1428.

[2]Bogani, G., Monk, B J., Powell, M A., Westin, S N.,  & Slomovitz, B.. (2024). Adding immunotherapy to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endometrial cancer.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