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出血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严重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医源性、外伤性、感染性、肿瘤性疾病和一些先天性机体功能异常等。在实际临床中,胆道出血可来自肝内或肝外胆管,且因胆道内血凝块自溶可表现为反复出血,不易控制,甚至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曾高达50%。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胆管出血的相关知识。 胆道结石伴感染是胆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中发生于肝内胆管者占90%以上,而发生于肝外胆管者非常少见。 如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肝穿刺活检等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胆道出血。 胆管或邻近组织的外伤、肝癌、门静脉海绵状变性等也是常见原因。 如胆管囊肿等先天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胆管出血。 胆道出血的典型症状包括呕血、便血(Quincke三联征),剧烈右上腹疼痛(胆绞痛),以及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如心慌、头晕、面色苍白、乏力、血压下降等。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胆管炎的压力急剧上升,通过反射性或者血液刺激使胆管或odis括约肌强烈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绞痛。 CT扫描是诊断活动性胆道出血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胆管内的高吸收区域和造影剂漏出情况。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用于发现并处理胆管十二指肠瘘管等病变。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凝血功能。 经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手术后胆道出血的患者。 感染性胆道出血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控制感染和止血。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结扎出血的肝叶肝动脉或肝部分切除术。 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定期进行肝胆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道系统疾病。 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胆道系统负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胆道系统感染。 如有胆道系统疾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在进行手术或内镜操作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避免误伤胆道血管。 虽然先天性胆管扩张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能的胆道疾病,以降低发病风险。对于已确诊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如有腹痛、黄疸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胆管出血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同时,通过了解胆管出血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障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 Khan, Umar M., Hussain, Ahmed S., Khalaf, Ahmad., Joerres, Christine., & Potter, Matthew.. (2023). Hepatic Artery Aneurysm/Pseudoaneurysm: An Unusual Caus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UGI) Bleeding and Biliary Obstruction Further Complicated by Glue Dislodgement Leading to Biliary Obstruction. Cureus. [2] Krishnamurthi, Jaya Surya M., Verma, Shalini., & David Johnson Bismy, Janish.. (2023). Delayed Hemobilia: A Rare Case of Biliary Bleeding One Year After Metallic Stent Placement. Cureus. [3] Deniz, Sinan., Öcal, Osman., Wildgruber, Moritz., Ümütlü, Muzaffer., & Puhr-Westerheide, Daniel.. (2023).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leakage: Techn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