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然而,由于肝癌的隐匿性和复杂性,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肝癌的定义、症状、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肝癌,做好预防和早期发现。 肝癌是指肝脏内出现异常细胞增殖,进而形成肿瘤。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类型。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内的原发性肿瘤,而继发性肝癌则是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肝脏所致。 肝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右上腹疼痛:这是由于肝癌主要影响肝脏区域,因此会导致右上腹部疼痛。 2、消化不良和腹胀:这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饭后上腹饱胀或恶心呕吐。 3、体重异常和黄疸:这些症状表明肝功能受损,肝脏在分解废物时会使皮肤和眼球变黄。 4、全身乏力和疲劳:这可能与消瘦有关,但具体原因未明确。 5、皮肤变化和全身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如关节炎等。 6、出血倾向:虽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都会出现出血,但它是肝癌的一个潜在信号。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最主要的致癌因素,这两种病毒通过引起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肝癌的发展。 黄曲霉素是一类真菌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可能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从而引发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这种状况通常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饮食习惯引起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可以分为直接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两种。直接肝毒性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这种机制通常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有关,剂量越大、给药时间越长,肝损伤的风险就越高。 在分子层面上,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例如,HBV DNA整合位点的存在和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以及免疫和炎症因子的作用,都在肝癌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特定的蛋白质如mettl5介导的17s rna m6a修饰的丢失,以及acsl4的调控,都可能影响脂肪酸代谢并进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长期过度饮酒是关键因素。它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细胞长期受到损伤和修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恶性转化,最终引发肝癌。 经常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机制有关,如糖尿病、过量摄入亚硝胺类食物、有毒水质、食物中缺乏营养元素、放射性物质等。 图.创客贴 肝癌的分期主要依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以及是否可手术切除的分类。这些分期系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1、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系统: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国际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有远处转移来进行分期。例如,Stage A和B通常指的是肿瘤较小且局限在肝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Stage C和D则表示肿瘤较大或有远处转移,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2、TNM分期系统:这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期系统,它考虑了肿瘤的转移状态(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主动脉血管侵犯情况(M)。这种分期方式同样用于指导治疗决策和预测预后。 3、是否可手术切除的分类:这是一种更为简化的分期方法,主要用于初步判断肝癌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如果肿瘤可以完全切除,则可能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果不能,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选项,如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图.创客贴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以及长期饮酒者。 虽然肝癌在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仍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消瘦、胃肠道不适等。常见的早期信号包括上腹不适、肝区疼痛、发热、疲乏、消瘦、出血和水肿。 甲胎蛋白是一个肿瘤标志物,可以通过抽血来判断水平高低,一般用于早期筛查肝癌。此外,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方法对HCC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在治疗方面,手术、射频、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开发的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方法对HCC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弥补了血清甲胎蛋白监测敏感性低、准确率差的不足,有望为肝癌高危人群提供可靠的筛查技术。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图.创客贴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适用于肿瘤较小且患者肝功能良好的情况。手术类型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可能需要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或门静脉栓塞化疗。 (1)化学治疗:使用化疗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2)靶向治疗:使用靶向药物针对特定的癌细胞生长信号或血管生成过程。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乐伐替尼等。 (3)免疫治疗: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等。 通过微创技术直接作用于肿瘤,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放射性栓塞术等。 使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某些不适合手术或希望减轻症状的患者。 图.创客贴 樊嘉院士指出,肝癌治疗未来策略将是“联合+精准+综合”的模式,这包括药物联合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深度融合。例如,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显示出协同抗肿瘤作用。 TCR-T疗法在治疗晚期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此外,阿维鲁单抗(Avelumab)作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也显示出积极效果。 O+Y双免疫一线治疗策略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逐渐兴起,这种策略通过联合使用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手术、介入、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有机结合,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已获得专家共识。 例如,一项研究显示,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三药联合治疗方案,对晚期肝癌患者是一款有希望的一线治疗新选择。 然而,尽管治疗手段日益丰富,肝癌仍是全球范围内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因此,定期的肝脏检查、预防措施以及早期诊断是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对于已确诊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战胜疾病至关重要。图.创客贴
图.创客贴
图.创客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