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由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引发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疾病,以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发作为核心特征。全球患病率约0.5%-1%,我国现有患者约900万,年新增病例40万例。其本质是大脑电生理活动失衡,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
一、定义与病因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癫痫发病的基础,许多癫痫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炎、颅内感染等,这些疾病可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异常,从而引发癫痫。
- 中毒:铅、汞、一氧化碳等外源性物质,或肾功能衰竭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内源性物质,可增加神经兴奋度,诱发癫痫。
- 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酒精刺激大脑导致异常放电,易引发癫痫。
二、临床表现
癫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癫痫有不同的发作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
- 意识丧失:表现为呼之不应,可单独产生,也可同时伴有四肢抽搐、四肢僵硬、肌肉松弛等症状。
- 四肢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烈抖动,可同时伴有意识丧失、肌肉僵硬等症状。
- 四肢僵硬:表现为四肢肌肉剧烈收缩、较难被拉动,同时伴有意识丧失等症状。
- 肌肉松弛:表现为肌肉松软、无力,患者也会伴有意识丧失。
- 精神症状:如胡言乱语、自言自语、叫喊、唱歌等,也可同时发生意识丧失。
- 身体不自主活动: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反复手舞足蹈、咂嘴、撅嘴、咀嚼、舔舌、磨牙、吞咽、强笑、搓手、穿衣、脱衣等动作。
- 身体感觉障碍:多发生在身体一部分,表现为疼痛、麻木、眩晕以及各种幻觉、情绪异常、遗忘等。
三、诊断与检查
癫痫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包括:
- 临床诊断: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发作症状,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 脑电图: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情况,检测异常放电,帮助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
- 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检测患者是否有大脑结构的异常情况。
-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通过对患者的感觉、听力、神经反射、肌肉协调等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判定病情。
四、治疗与预后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癫痫的主要治疗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规律地服用,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除癫痫病灶、切断癫痫传播路径等。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 日常护理:加强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避免劳累、戒烟禁酒等。同时,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
癫痫的预后因病情轻重、治疗时机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需要注意的是,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
预防癫痫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和生育,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营养摄入和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 积极治疗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炎等脑部疾病应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引发癫痫。
-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