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本病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折后如何正确康复,让你重拾健康与活力。





01


骨折的临床症状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02


骨折的治疗

  1. 复位

  2. 法复位:即闭合复位,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不用开刀手术,有利于局部的愈合。

    手术复位:即切开复位术,用手术方法显露骨折部位,施行骨折端的修正和复位;并根据骨折的不同情况,选用各种内固定物,保持复位后的位置,称为内固定术。一般,骨折切开复位后,多同时行内固定术。

  3. 固定

  4.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图片



02


有效的骨折康复锻炼

在骨折稳定后,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步增加功能恢复训练与负重训练成为康复的关键。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动作的练习,如行走、上下楼梯等,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根据骨折部位与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促进骨骼强度的恢复。

· 脊椎骨折

脊柱骨折早期应尽量严格卧床,期间以踝泵、四肢关节活动及适当抗阻训练为主,以减少卧床并发症。中后期,应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推荐五点支撑拱桥式、三点支撑拱桥式、改良燕飞式和燕飞式训练。改良燕飞式是将燕飞式分解成上、下半身两个动作分开完成,适用于腰背肌力量较弱的患者。

· 上肢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初期以肘关节单向屈伸活动为主,可维持关节和肌肉功能;中期肩关节各方向最大范围内主动活动,并适当拉伸,如前臂及上臂画圈旋转、耸肩、后伸、手指爬墙等;还需要进行阻力逐步增加的抗阻训练,加强肩袖肌群和三角肌的力量。后期继续加强肩袖肌群和三角肌的力量,尽量以患侧上肢为主进行更衣、洗漱等日常活动,并可配合精细活动训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需行被动活动肘、肩关节,增加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粘连,还需要反复高强度握拳、伸展手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肢体远端肿胀。固定期后,可进行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运动,前臂旋前旋后训练、握力训练、手指拿捏物体练习,以及腕关节功能强化锻炼,可选择拧螺丝等训练。

图片

· 下肢骨折

术后 7 天需进行患肢肌力训练,保证髋部屈伸训练量能得以增加。在实际的功能训练中,患者要采用仰卧中立位,对股四头肌进行收缩,缓慢将患肢的足跟向臀部滑动,保证患者髋部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患者还需对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进行控制,保证角度不宜过大,控制在 90°以内为宜。要求髋部屈曲 5 秒后回到原位,进行 5 秒钟放松,每组进行 20 次,每天进行 5~6 次训练。

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中期需要上下推移患者的伤肢髌骨,避免髌骨关节出现粘连情况。进行伤肢膝关节的主动伸屈训练,要求患者脚在床上滑动,膝关节尽量屈曲,在最大屈曲位停留5~10 秒钟,每天进行 5~6 次训练,逐渐增加其活动范围。

胫、腓骨骨折患者:还需要进行抬腿练习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抬腿练习主要是指患者保持仰卧位,两腿伸直后,平放于病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抬离床面,足跟稍稍离开病床即可。患者在抬腿时要缓慢抬起,将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下 3~5 秒,再缓慢放下,进行反复练习。每天进行两次,每次进行 5~10 分钟,避免患者出现疲劳。







总之,骨折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需要积极鼓励其进行功能锻炼,使其能主动进行锻炼。患者在锻炼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范围需要从小到大,活动次数需要由少到多。患者在锻炼时,要严格听从医生或者治疗师的指导,对患肢的活动做到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避免骨折位置出现二次损坏情况。患者在功能锻炼中,不要急于进行手法牵拉以及对骨折部位进行被动按摩,同时要求患者任何功能锻炼都需要避免出现剧烈疼痛情况。






【参考文献】

[1]肖岚.常见的下肢骨折功能恢复锻炼法[J].人人健康,2023,(18):83.

[2]张国宣,刘兰云,张国陈.闭合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早期部分负重康复锻炼在促进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应用价值[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04):70-73.

[3]张允,刘青松,罗勇.重视功能锻炼和传统功法,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J].中医正骨,2024,36(02):1-3+16.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